肝脏弥漫性病变 之病毒性肝炎

中国超声医学网    发布于   2016-12-16

标签 腹部肝脏疾病

浏览     2935


【病因病理】

目前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庚、TTV 七种类型。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。其中甲型和戊型为急性肝炎,乙、丙、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。还有其他病毒, 如单纯疱疹病毒、巨细胞病毒、EB 病毒、柯萨奇病毒、风疹病毒、黄热病毒、艾柯病毒等, 也都能引起肝脏炎症。病毒性肝炎可定义为是由多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,以肝细胞的变性、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。主要通过粪- 口、血液或体液等传播途径传播。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,临床上以乏力、恶心、厌油、食欲减退、黄疸、发热、肝大、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,部分病例出现脾脏肿大。最终需依靠病原学诊断才能确定病因或肝炎的类型。 


1.急性病毒性肝炎


(1) 以侵犯肝脏为主的全身性感染,病理为肝细胞受损肿胀及不同程度的变性,汇管区有炎性细胞浸润、水肿,肝内小胆管增生扩张、胆栓形成、出现黄疸。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在超声声像图上基本没有区别。


(2)超声表现 ①直接声像:肝脏肿大, 肝脏各项测值不同程度增大,肝缘角变钝。肝实质回声增强呈密集细点状回声,分布尚均匀,门静脉和胆管管壁回声增强。彩色多普勒示肝动脉血流速可稍增高。②间接声像:脾脏大小可正常或轻度增大;胆囊壁粗糙增厚或水肿呈“双边征”,胆汁透声性欠佳。部分病例胆囊腔缩小或胆囊内无胆汁暗区。


2.慢性病毒性肝炎: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。 


(1) 慢性迁延性肝炎 ①病程超过6 个月以上,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好转,肝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受损。病理上可见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,肝小叶结构存在,或不同程度的纤维化。② 超声表现:肝脏大小无明显变化,肝表面欠光滑,肝实质回声增强、稍粗,分布欠均匀。肝静脉及肝门静脉肝内分支变细及管壁不平整(图1)。脾脏:脾可正常或增大,增大程度常不及肝硬化, 脾静脉直径可随脾增大而增宽。胆囊:胆囊壁粗糙,胆汁透声不佳。③随着肝脏损害程度加重,特别是肝纤维化程度加重,肝门静脉主干直径逐渐增宽,血流速度随之减慢;肝静脉变细, 频谱波形趋于平坦;脾动脉、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。


(2)慢性活动性肝炎 ①病程超过1 年以上,肝脏可进行性增大,临床症状仍然明显,汇管区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及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增生;②二维超声:肝脏实质回声增粗明显,分布不均匀;肝脏和脾脏增大明显。


1481874685168985.jpg 

图1 慢性肝损害声像图


【鉴别诊断】

早期肝硬化:其声像图和慢性肝炎难以区分,有作者通过肝脏表面、边缘、实质回声、血管以及脾脏肿大四项指标进行区分。


弥漫性脂肪肝:肝脏实质回声增高,实质回声细密均匀,肝内管道系统模糊,门静脉正常。



文章出处:林红军 杨斌 《腹部超声检查技巧与鉴别诊断》 第二章第二节




赞赏 收藏 分享

感谢作者的分享,送点温暖!

5元
8元
15元
30元
50元
100元
支付宝
微信支付
评论 (共 条)